在兒科的日常診療中,超聲檢查是常用且重要的輔助手段。然而,如果為了節(jié)約成本或圖方便,在兒科超聲室仍在使用大瓶裝的耦合劑并進行反復取用,那么這種看似“經(jīng)濟”的做法,實際上對抵抗力較弱的兒童患者構(gòu)成了巨大的、不容忽視的感染威脅。
這種感染威脅體現(xiàn)在多個層面:
直接的交叉感染風險:兒科門診和病房是各種兒童常見病原體(如呼吸道病毒、腸道病毒、手足口病毒、輪狀病毒以及各種細菌)的聚集地。大瓶裝耦合劑在為不同患兒進行檢查時,如果操作不當(如用未更換的手套接觸瓶口,或直接用探頭蘸?。蜆O易將前一位患兒皮膚上或其攜帶的病原體帶入耦合劑中。當這些被污染的耦合劑再用于下一個孩子時,就可能直接導致疾病的傳播。
成為細菌滋生的“培養(yǎng)皿”:耦合劑本身富含水分和高分子聚合物,為許多細菌的生長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營養(yǎng)條件。一旦有細菌通過瓶口進入,大瓶裝耦合劑在室溫下長期存放,就可能變成一個理想的細菌“培養(yǎng)皿”,大大增加了使用時的感染風險。
對特殊患兒威脅更大:對于新生兒、嬰幼兒、免疫力低下的患兒(如接受化療的腫瘤患兒、長期使用激素的患兒)以及皮膚有破損(如濕疹、外傷)的患兒,這種感染威脅會成倍增加,甚至可能引發(fā)嚴重的全身性感染。
在兒科,特別是面對低齡和體弱的患兒時,摒棄大瓶裝耦合劑的重復使用模式,轉(zhuǎn)向更安全的使用方式,是院感防控的必然要求。
平創(chuàng)醫(yī)療倡導并推廣使用一次性無菌小支裝耦合劑,以從根本上杜絕交叉污染。平創(chuàng)醫(yī)療的醫(yī)用無菌耦合劑,專為兒童等高敏感人群設(shè)計,不僅在無菌級別上嚴格遵循YY/T 0299-2022標準,更采用小支獨立包裝,確保“一人一用一棄”。配方溫和低敏,呵護兒童嬌嫩肌膚。